近日,“2299元儿童手表绑架家长了吗?”这一话题登上热搜,引发网友热议。
原来,杭州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要求父母购买某品牌最新款Z10电话手表作为暑期礼物,理由是学生圈里存在“鄙视链”,佩戴档次跟不上会影响社交。家长感觉是被“绑架”了,买的话“功能越多不是越分散孩子注意力嘛”;不买的话,“又被说是剥夺孩子社交圈,真的太难了”。
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,自然功能越多越开心。但是,真正能够借助这一“神器”提升自我的凤毛麟角,沉迷其中的却不在少数。其实这也好理解,未成年群体本身心智尚未健全,自制力和自律性也较弱,智能手表功能太多,容易导致孩子沉迷其中。并且,孩子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看手表和回信息上,容易影响正常作息和学习。除此之外,手表也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,暗藏诱导消费、泄露隐私的风险,“省心神器”极易成为偷窥孩子的“跟踪器”。
对于家长来说,原本试图用儿童手表替代手机,让孩子不必分心,结果却因其增加了不少“烦恼”,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。儿童手表正在越来越紧密地楔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,成为其亲密的“玩伴”,暗藏不少风险隐患。因此,电话手表必须接受更严密的审视和打量,不能再像现在这样野蛮生长了。要想为儿童创造出一个健康、安全的成长环境,还需要政府、企业、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。
针对当前乱象丛生的电话手表市场,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经开展专项行动,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手表等设备的信息内容监管。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,智能终端产品的制造者、销售者应当在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,或者以显著方式告知用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的安装渠道和方法。接下来,仍然需要全方位、多角度织紧织密保护网,制定更为严格的行业标准和规范,明确儿童电话手表的功能、内容以及广告宣传等方面的要求,加强对厂商的监管力度,严厉打击存在不良诱导消费行为,让孩子在清朗的环境中健康成长。
新华社发 徐骏作